在伦敦的最后那一周,雨疯了一般下,窗外的藤蔓植物疯了一般在长,去年住进去的时候还是光秃秃的一面墙,转眼大半的屋子都被密密麻麻地覆盖了。天绝对不懂,也不理会人们在想什么,本来就是存在却虚无的东西,只不过它觉得要下雨的时候,便下了。因为是毕业的季节,大部分的研究生在赶deadline的时候,所以大家突然压力倍增,也倍儿伤感。伦敦的雨,有时候来得快也去得急,怕最怕八月份的雨,叨叨絮絮的,接连下个几天,每天下个几小时,是挺难受的,明明是夏天,又冷。
很多年前的传说以及误解,依然在,说起伦敦的天气,大家都会说,“雾都”,“雨多”,“冷”……其实雾都那是非常多年前的事了,当时工业化时期之后,建造了很多以煤为主要——居民也烧煤取暖度过寒冷的冬天,所以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大增,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的气候,造成了伦敦“历久弥新”的大名——后来英国政府于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通过有效的措施整治,近几十年空气已经好了非常多了。而我刚到伦敦的时候,看见的是——绿绿的树,大朵的云,已经非常美的蓝天。
我仍记得从机场到宿舍的路上,学校派来接我的司机非常热情,我忘记他了名字,虽然他强调过,因为背对着我,也不可能记得他的容貌。但是有些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你一定会非常喜欢伦敦的,你不是写作的吗?(先前我提到)你一定要写一本书,关于伦敦的,以后你离开了,一定会非常感概的——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我当时答应他,嗯!我一定会写的。
——我当然是喜欢伦敦的,不然也不会舍弃美国而去了英国。可是后来忙学业,我一直都没有再提笔认真写过东西,而如今,离开了伦敦,觉得回忆太多,一切仍是鲜活,也不舍得就此让它们渐渐淡化——还是得一篇篇慢慢记下。
就气候来说,伦敦是我会首选作为居住的城市的。
夏天不热,冬天虽冷,但是也没有非常冷,有暖气,今年二月份就下了一次雪。
——反观广州或香港,夏天炎热,潮湿,冬天不长,冷得慢。
我比较怕热,不太怕冷,而且有个很个性的原因——天气冷的话,我可以搭配各种各样的衣服,冬天毕竟选择多。男生不比女生,衣服的花样多,种类多,品种齐全,还可以穿男装。
去年到伦敦的时候,是六月中旬,当时有两个“惊喜”——一是六七月份我可以穿短袖加外套,有时还要穿大衣;二是晚上九点多天才慢慢黑下去。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伦敦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影响,四季温暖非常小。整个夏天,6到8月,最高温度也就30,不过今年有一天到了35左右——属于极高温天气,伦敦一般的居民楼没有装空调,因为没有必要——所以有一周的时间里,是30度上下,我热到睡不着,就咬咬牙去买了个风扇,结果买回来第二天就降温了,那个风扇就再也没有用过(这里应有白眼)。
我是喜欢冬天的,但是冬天也有其不好的地方——下午四点多天就黑了,是第二学期,十一月份最忙的时候,我常常背着个电脑和很多资料去咖啡馆写作业。我一般在家自己做饭,吃完洗完澡出门一般都两点,然后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开始写作业,通常不到一会儿,就看见天慢慢黑下去了。再看会书,抬起头来天就完全黑透了,如果不看时间的话,会觉得黑夜好长好长,白天就那么短。学习压力大,导致情绪不太稳定,再加上天气因素,绝望得不得了,所以圣诞节假期就逃回了香港(此处也应有白眼)——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里,我是非常喜欢伦敦的冬天的——最冷的时候也就零度左右,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温度,室内有暖气。
伦敦冬天的雨是很烦人的,但是绝对没有很让人讨厌,因为广州香港的雨也是很多的。
夏天——伦敦的夏天,六月,七月,八月中旬之前,都是非常好的天气,连续的晴天,从清晨五点多到晚上九点多,让人心情非常的好,我又是不喜欢待在家里的人,天天都要出门,就算是学习我也要去图书馆或是咖啡馆,完了可以顺便逛逛。在伦敦的那一年多,完完全全待在家里一整天没有出门的日子,应该是没有。虽然有次重感冒很严重,我还是挣扎着出去买了杯咖啡。
英国人爱谈论天气的由来我也是蛮好奇的,大概是一种客套话吧!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去切入一个特定的话题,说完“Howareyou?”之后就可以顺便感叹一下最近的天气,然后一来一回就可以无缝切入要谈的话题。我们也不是一样吗?见面就问吃饭了没?吃了什么呀?然后就自然切入其他话题了。英国人一般是不会见面就问吃饱了没的,最多问你喝了没(这里又有白眼)——所以我也爱和英国人聊天气,惯用的词汇有,“warm”,“hot”,“sohot”,“cool”,“cold”——“bloodycold”……有时他们也真的是夸张,比如25度左右,我还穿着外套呢!他们就迫不及待穿着比基尼在草地上晒太阳了,我也只好附和他们说,“OMG!Itissohottoday!”(翻白眼!)
我是爱伦敦的天气的,虽然全文翻了这么多白眼。
虽然我下周回去的时候,要从香港的夏天的气温(今天已立冬了)里回到伦敦10度左右的天气,我都不知道怎么穿了,感觉要穿多几件在身上,可以减轻一下行李的重量。
8thNov
歡迎掃描以下的二維碼,訂閱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