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在近日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再次排名全球第五。成绩固然可喜,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面对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的现状,容不得上海有丝毫的松劲懈怠。
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中,上海、北京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9位。
全国两会一闭幕,上海市委、市政府便在北京紧锣密鼓地开了一场重磅级、高规格的座谈会。
之所以说重磅级,座谈会主题一目了然: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大国家战略。
上海排名还能再往前跃一步吗
上海被认为未来竞争力会显著提升。
3月15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京召开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座谈会。
关于未来如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正在成为全球金融机构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金融环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把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攻方向之一,上海将下更大力气优化金融生态;积极营造更具活力的人才环境、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就在数天前,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在迪拜“全球金融峰会”期间发布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5)。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多伦多、苏黎世、北京、法兰克福。
成绩固然可喜,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面对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的现状,容不得上海有丝毫的松劲懈怠。
“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规模、人才优势突出,决定排名的50%权重来自主观因素,即接受调查的全球人士打分,在这一方面上海的优势明显。”参与了此次排名项目的深圳综开院金融所研究员余凌曲对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如果上海要进一步提升排名,则需要下一番苦工,尤其要继续提升开放度、拓展市场深度。上海自贸区、互联互通(沪深港通、债券通等)等机制,都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排名发布后,一个问题也引起关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识之士的进一步思考:连续两次拿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5名后,上海能再往前跃一步吗?
此次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问卷模型,提供了一点可以预判未来的蛛丝马迹。
“哪个金融中心未来竞争力会显著提升?”在回收的问卷中,上海被提及次,远高于香港(31次)、新加坡(51次)、北京(23次)、伦敦(22次)。实际上,上海也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金融中心。
余凌曲认为,这更说明,上海在推行自由贸易账户、原油期货等一系列金融改革开放措施后,金融中心发展前景被全球广泛看好。“未来,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力有希望进一步提升,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
对标纽约和伦敦,提升开放度
回顾这份指数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的排名稳步上升。
年,上海的全球排名从上一期的第13位跃升为第6位,首次进入全球前10。年9月开始,上海正式跻身第五。除了排名晋级,上海的金融市场总量近两年不断增加,体系不断完善。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7%。
但展望未来,在很多金融专业人士眼中,未来上海要进一步提升排名,需要做的工作依然很多。
纽约、伦敦无疑是上海需要对标的国际金融中心。
以客观条件而言,伦敦和纽约都有强大实体经济的依托,且具备充分开放和国际化的法律、经济和商业环境、开放的金融市场、合理的监管体系等,但后天努力必不可少。
例如,此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报告提及,英国为维护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包括扶持充分开放的金融服务业、采用灵活和不断创新的监管框架、推动两次金融业“大爆炸”改革;在二战后超级大国的基础上,美国则极力构造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宽松的监管框架和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如场内外衍生品市场、资产证券化、现代信用体系、场外资本市场),这些都是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
SAIF也提及,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的国家战略定位和相应举措,政治稳定、经济发达、资本开放,具有合理、健全、高效的法治条件,充分开放、国际化和有竞争力的商业环境和支持服务,适度的监管体系(稳定、透明、规范、有效),丰富的高端金融人才池及维持其生活质量的国际化环境,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靠近金融服务的对象。
“开放度要和监管水平相呼应,尽管中国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上海的监管水平与国际接轨,因此上海有能力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能级,例如‘沪伦通’、‘沪美通’等,受访人群对于自贸区的FT账户等也有较高的评价。”余凌曲说。
对接国际标准,也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必修课”。以资本市场为例,MSCI亚太研究部主管谢征傧表示,要使一些机制和做法更加与国际标准接轨,包括提升外资机构对于对冲、衍生工具的可获得性,满足风控需求;使中国境内较短的股票资金交割周期(T+0)与国际接轨(T+2);逐步向使用综合交易账户机制过渡;化解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假期风险问题。
余凌曲也对记者提及,香港在开放度和金融市场深度方面更为发达,而上海在市场规模、人才等方面则具备优势。“上海和香港之间并非替代作用,二者可以在市场规模和开放度上优势互补,呈现‘双中心’的竞争合作格局。”
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上海大调查综合自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第一财经
延伸
阅读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出炉!上海将在六大领域发力(图解)
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如何发展?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年)》的主要内容和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主要举措。下面带你一图看懂《行动计划》。
本文来源: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