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慢行交通复兴的时代已经到来,无论是中国上海、英国伦敦、丹麦奥胡斯,还是世界上众多正待改变的大都市,都要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挑战。
街道不只是城市的交通走廊,也是人的交往活动空间。在全球慢行交通复兴之际,大都市的步行及骑行空间如何设计?慢行交通如何为城市增添活力?
1
杨浦:以人为本、问题导向优化空间
“上海的新特征是成为宜行走的城市”,杨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陈毕新博士称,随着人们生活出行的比例增高至52%,以日常休闲健身为主题的出行不断增多,但在方便快捷之外,共享单车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城市仍未准备好进入“慢行复兴”阶段,居民对慢行服务品质改善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拥有五角场商圈、学校、滨江休闲区、轨道交通站点等众多慢行交通密集区的杨浦,希望通过“以人为本”的规划,来引领慢行交通环境的形成。
杨浦交通委联手同济大学,对辖区内个路段开展了慢行交通设施调查,对“行”与“停”两大难题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优化设计。
一是重点慢行区改造。改造的区域有人们熟悉的新江湾城、五角场、杨浦滨江三个地带。
其中新江湾城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但目前慢行系统与市政道路及周边绿地(如新江湾城公园、安徒生童话乐园等)的联系不够紧密,未来将完善“慢行复合环”,打造杨浦区“绿色健身”慢行区。
新江湾城慢行复合环示意图。(图片来源:陈毕新)
五角场有人们非常熟悉的环岛路,但这一地区的道路都没有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出行。因此在改进的规划中,计划增加可环岛绕行的慢行道路设施,在核心区内,形成国定路—国定东路—国和路—政通路组成的非机动车“保护壳”,避免非机动车穿越核心环岛。在流线引导上,增加彩色沥青路面,并在“保护壳”接入点设置慢行区指示牌,提前告知骑行流线,从而实现岛内到岛外的安全慢行穿越,并与商务区分流。
五角场慢行系统示意图,其中红色为非机动车道“保护壳”,数字点即计划设立指示牌处。(图片来源:陈毕新)
杨浦滨江地带同样是重点打造的慢行出行空间,滨江步道已经较为完善,但从滨江外到滨江的衔接道路,如杨树浦路、长阳路、平凉路和滨江的纵向联系路段,还需要重新规划慢行路线。此外,在滨江慢行区,还将规划亲水带彩色路面、有艺术感的停放设施,增加语音提示柱、反光标识,实现路径引导优化,提升人们的慢行体验。
杨浦滨江休闲区规划示意图。(图片来源:陈毕新)
二是非机动车的通行优化。解禁部分不允许非机动车行驶的路段(如军工路),通过人非共板的设计,以不同铺面材料或行道树形式分隔人非通行空间,在4米的人行道空间中,留出宽度约2米的非机动车道。
三是非机动车的停车设施优化。据上报的数量,杨浦区拥有自行车7万辆,现场调查时发现自行车超过了10万辆,而自行车的停车车位数只有7.5万个,为了平衡供给,管理部门通过划分片区,在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进行车位扩容:组织清理旧车,在换乘量大的轨道交通站和公交站周边增加停车站点,规划增加近5万个停车位,这是在解决了“行”的挑战后,解决“停”的难题。
四是步行系统的设施优化。人们在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