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是像经典科幻电影《第五元素》里那样,高楼耸立、飞行汽车四处穿梭;
还是像《明日世界》那样,绿意盎然,未来感十足。
最近一段时间,伦敦地产圈和政治圈掀起了一场有关“15分钟生活圈”的讨论热潮,为未来城市和社区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方向。
一个步行往返在15分钟内、包含生活、购物、休闲、工作等全部职能在内的理想化社区。
之所以会引发关于上述概念的讨论,其实是源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重新思考,在经历过城市封锁和居家办公之后,人们开始认真考虑在不借助长途通勤以及城市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的情况下,并且活动范围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而在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之后人们发现,如果能够在距离家步行或骑车往返15分钟路程内找到所需要的一切,将会使得生活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并且对身心健康和城市环境起到正面的作用。
去年十二月,由莱坊、王子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共同发布的一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报告表明,在英国,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与社区的“步行性”和“混合用途开发程度”有相当紧密的关联。
巴黎索邦大学教授卡洛斯·莫雷诺(CarlosMoreno)提出:邻近性、多样性、密度和普遍性,是支撑“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因素,未来城市和社区应该以人为服务目标,而不是汽车。
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则发表了《如何用15分钟的时间重建一座更好的城市》,为城市远见者提供了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推动步骤。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15分钟生活圈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强现实意义的规划与目标。
如果以15分钟生活圈概念为指导,对城市和社区进行改造,那么我们便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那些历史悠久、在汽车被发明之前便已经确定城市形态的大型都市,会比那些新兴城市更具有改造潜力。
这是由于新兴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大都是基于公共交通和汽车交通做出的考量,在离开这些重要的交通工具后,很难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
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则恰恰相反,早在汽车流行之前,它们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社区文化。
例如伦敦。
无论是市中心的梅菲尔、肯辛顿-切尔西、诺丁山,还是稍远一些的托特纳姆、布伦特福德,都具有丰富的生活配套和相当浓厚的生活氛围。
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来说,只需步行就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生活需求,例如去商场购物、到餐厅与朋友聚餐、送孩子上学,如果工作地点距离家足够近,那么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15分钟生活圈
所以我们并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后疫情时代,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会在伦敦受到如此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