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技解决气象问题变得迫在眉睫。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直至今日,人类也从未停下探索自己与自然之间更优关系的脚步。
借古观今,天气变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也影响着很多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时刻。举例来说,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气温极度变化带来的食物紧缺,在小冰河时期、冰岛火山喷发和“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气温起伏下,粮食产量大幅减少深深影响了法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再如,另一巧妙运用气象的典故草船借箭,就是借用了水面起大雾的天气优势赢得了胜利。
如果说,成功预测的意义就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前置,用更有效的方法来规避生产、生活中的“未知”,那么如果能够做到准确预判气象的变化,无疑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在今天,不再只能如前人般用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来监测天气变化,科学技术已经在气象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年5月,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年)》,要求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快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这意味着,运用科技解决气象问题变得迫在眉睫。
那么,科技在气象检测中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如何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气象监测?气象监测对生产生活将起到哪些方面的影响?气象服务的商业化价值又有多大?我们将在本文中探讨以上问题。
气象服务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
过去50年间,全球共发生了约1万起与天气、气候和水文相关的灾害,导致多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近3.6万亿美元,这是世界气象组织在《年气候服务状况报告》中给出的数据。
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和灾害事件正在不断增多。自前工业时代或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已经升温了1.1或1.2摄氏度。而1月30日,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重新引发了是否依然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将气候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内的讨论。
这是因为,升温1.5摄氏度是一个关键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发生极端洪水、干旱、野火和粮食短缺的几率将急剧增加。温度上升超过2摄氏度会带来灾难性和潜在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包括让30亿人“长期缺水”。
气象变动发生于人类生活的每时每刻。它重要到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但却因日日相伴而让大多数人不易洞察气象变动的细微之处和气象监测的难度。直至当下,当越来越多极端天气开始出现,也就向气象服务发出警报、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事实上,在气象服务较为成熟的市场,早已有较为完善的气象服务体系。比如,气候变化在伦敦早已是各项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之一;大洋彼岸的美国,活跃着近家左右的商业气象公司,并且保持着每年近25%的增长率;世界上最大的天气信息公司之一日本WeathernewsIn.(WNI),可以为全球50个国家或地区的44个不同市场的客户提供多个行业的天气信息服务;TheClimateCcorporation专注于农业,只专门给农民卖大豆保险就足以支撑自身的商业价值。
然而,富矿往往藏于未经开垦之地。相比成熟市场的高饱和度,气象服务在中国市场的价值才刚刚开始展现。年6月,《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国家气象局开始面向全社会开放气象数据,并鼓励民营资本与气象局合作。当更多社会多元化主体开始参与气象服务时,中国市场气象服务的活力也就虽迟但到。
而来到此刻,当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社会不同角色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