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六百年丨从莎士比亚时期的城市之旅

文丨易小星

置身伦敦,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成为时间旅行者。在这里,古老建筑与现代楼宇毗邻而立,褪色过往与新奇格调相映成趣,整座城市充满了活力。

这段话来自于《伦敦六百年》的前言。我没有去过伦敦,所以只能从书里感受这座城市,穿越伦敦年的历史。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一年我看了好几本关于年的书,比如《故宫年》,现在在看到《伦敦六百年》,也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人文社科书。

从年的伦敦小巷深处走起,路过斗兽场,那是当时的伦敦人很喜欢去的地方。虽然年的时候,一个斗兽场在表演过程中木造看台坍塌,导致八人死亡,多人重伤。然而,伦敦人马上加固了看台重建了斗兽场,年,伊丽莎白女王还亲临这座竞技场,却从未造访过环球剧院。

这倒是很出乎我意料的史料记载,可是为什么伦敦人会那么喜欢斗兽场呢?如果我们能想到中国古代的斗蟋蟀、斗鸡,道理差不多也能明白,那毕竟是一个对动物没有什么福祗意识的时代。

圣保罗大教堂和其中的威斯敏斯特大厅才是展示伦敦建筑风情的典型代表。当然在建筑的成就上面来说,伦敦博物馆也能体现中世纪的辉煌遗迹,还有伦敦塔,可以追溯到11世纪。伦敦市政厅带有童话堡垒的气息,我一个留学的同学第一次去的时候就被迷住了,还特意穿了公主的衣装趁人不多的时候在那里拍了好多照片回来呢!

圣保罗大教堂,伦敦

当然一个城市真正的历史都隐藏在后街深巷中,伦敦也不例外。跟随着作者的引领,你可以走到高斯维尔路,西德沃街,磨坊山街,一路向前,你也许路过停车场,还有历史上的乱葬区。伦敦在年5月到9月,伦敦城内因为瘟疫而死亡的人数高达人之多,而真实数字可能接近1万甚至更多。

和我们国内的东北三省一样,这也是一个经历过瘟疫残酷洗礼的地方。不过那时依然有英勇的药商,敢于一天拜访40病患,已经痊愈的家庭可以在门前设置醒目的标志,当然染上疾病的家庭更要如此,他们的设置是门前的一根超过两米长的白色木棍意味着家里有瘟疫病患。

伦敦是一个经历过悲伤穿越过的城市。好在历史总是在往前走,会给人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伦敦闪电战始于年9月7日——黑色星期六。轰炸持续了57个夜晚。看到这里,特别不愉快的阅读上的伤痛感也许会把你淹没,人类的基本情感是共通的。对于一个城市的轰炸持续这么久,无论怎么说都是致命的破坏,而那些废墟下掩埋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有人坚持在各种轰炸的热浪中坚持写作,记录下那些希特勒制造的惨状,比如记者沃尔特布恩写的《地狱降临伦敦》(年)是战后了解那个困难时刻伦敦的第一手珍贵的资料。

那个时刻的伦敦,是一座悲情城市。

现在的伦敦塔桥

好在我们总能从17世纪的河岸区走到21世纪的伦敦灿烂的阳光下,漫步在伦敦的街头的人们,也是伦敦美丽风光的一部分,只是在伦敦的历史行进中,人类顽强坚韧地生存了下来,以这座城市为背景,书写着诗歌、故事、戏剧和历史……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历史学博士马修格林,让我们通过六个时期对伦敦做了城市面貌和社会生活的文字复原,引领我们无限走近这座城市,也走进这座城市的历史刻印的痕迹。

伦敦不断被时代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时代。

(全文完)#21天发文大挑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zvmkc.com/ldly/76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