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轰炸,盟军击碎德军的信心

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这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德国的铁蹄迅速征服了西欧各国,在机械化摩托部队的威胁下,习惯了安定祥和环境的西欧不堪一击。彼时,法国对马奇诺防线充满信心,但德国的部队却在年5月选择取道比利时,翻越阿尔卑斯山及阿登山脉,直接绕过法国固若金汤的防线,深入法国腹地。年5月25日英法联军在德国猛烈的机械化攻势下崩溃,刚刚就任英国首相不久的温斯顿·丘吉尔启动“发电机计划”,英国部队最终选择在法国西北部的敦刻尔克撤离。此次行动动用了军舰,征召了英国的商船和渔船,英国原本计划撤离3万人,但却在短短一周之内成功撤离33万人,敦刻尔克大撤退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撤退行动,为英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

虽然德国在法国的行动取得显著进展,但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希特勒也开始感到不安,德国将苏联视作主要对手,为了攻下苏联,德国必须保存实力,为之后的计划积蓄力量,而面对英国时德国显然不愿耗费时间与精力。一方面,德国要跨过英吉利海峡才能发起进攻,战争成本太大;另一方面,限于军事装备发展水平,德国并没有适合与英国作战的两栖装甲车。因此,德国在年6月表示,只要英国归还一战时占领的德国殖民地,双方可以进行谈判,英国此前奉行绥靖政策,但丘吉尔上台后,英国的反抗意志越发坚定,德国的谈判请求最终被拒绝。遭到拒绝的希特勒气急败坏,并决定以武力征服英国,“海狮计划”很快出炉,德国希望机械化步兵及摩托装甲师登陆英国,并不断深入英国,最终占领伦敦,以此切断英国与其盟友的联系。

要想顺利实施“海狮计划”,则必须消灭英国空军力量,德国本计划直接动用数千架飞机进行空袭,直接摧毁英国的防线。如果英国空军有生力量被清零,德国就能够以空中力量压制英国海军,在取得制空权与制海权的情况下,登陆英国攻占伦敦并不是难事。希特勒战略意图明显,作战势头强劲,并于年7月启动“海狮计划”,这场关乎英国生死存亡的空战在年6月才宣告结束,然而德国却没能登陆英国,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装备与弹药。

年7月10日德国与英国进行首次较量,在空战的第一阶段,德国空军的主要目标是为英国空军护航的护航舰队。攻击护航舰队不仅能够消灭英国的有生力量,还能诱使英国战斗机做出反击,从而一举歼灭。然而,英国装配的雷达能够迅速地发现德国空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空军不仅能够顺利击退德军,还实现了全员安全返航。虽然英国进行了奋勇的反抗,成功击落架德国军机,但英国的12个军用机场、7个军工制造厂、6个雷达站都遭受了沉重打击,弹药库和储油库也被德军摧毁,与此同时,英国也损失了架战斗机。

英国虽然遭受损失,但也成功将空战拖入第二阶段,面对顽强的英军,希特勒非但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反而变本加厉地启动了“鹰计划”,8月13日至8月23日的短短10天内,德国针对英国发起5次大规模轰炸,计划一举歼灭英国空军。德国集中空军力量对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发起袭击,同时也攻击了空军部队的主要部署区,德国派出庞大机群,以小编队形式进入英国,并发起连续突击。在这种情况下,纵使英国拥有反击能力也难以施展,然而德国又一次在雷达方面折戟,英国雷达的优势明显,德国损失近架飞机,相比之下,英国的损失更小。

事实上,德国长期的空中轰炸使英国蒙受巨大损失,英国早已不堪重负,而在英国即将崩溃之际,德国却转变作战计划,直接轰炸伦敦。希特勒希望通过对伦敦的威胁迫使英国停战,以便积攒力量与苏联对抗,但轰炸伦敦的举动反而越发激起英国的斗志,决心与德国抗争到底。8月24日迷航的德国轰炸机抵达伦敦,并在伦敦市中心投下燃烧弹,这一偶然行为彻底激怒英国民众,促使英国抵抗德国的热情空前高涨。

时任首相的丘吉尔顺势于8月25日下令对德国采取报复行动,8月28日及8月31日夜间,英国连续袭击柏林。9月3日德国决定将伦敦列为主要攻击目标,9月7日德国派出千余架军机越过英吉利海峡,英国错误地判断德国将袭击军事基地,甚至主动让出前往伦敦的通道。德国却在此时进行伦敦大轰炸,伦敦的工厂、交通设施、电力以及居民区全部被炸毁,整座城市成为一片火海。此时,德国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占领英国,而是纯粹的报复,英国空军因此得到喘息的机会。9月15日英国发起反击,派出了余架战机一天之内击落50多架德国战斗机,这次以少胜多的反击战也成为英国空战的转折点,9月16日英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德国的船只及部队进行攻击。直到年10月希特勒终于意识到伦敦不会轻易被火焰摧毁,并再次改动了“海狮计划”,英国空战的第三阶段也宣告结束。

在这一时段,德国已经放弃了登陆并占领英国的计划,但德国对英国的空袭不再局限于伦敦,还扩展至其他城市,这也标志着英国空战进入第四阶段。德国仍然对英国发起进攻,但从战略层面而言,这只是德国在为自己进攻苏联制造假象。年3月,德国对英国的空袭频率再次增强,同年5月,德国对伦敦多处进行空袭,甚至轰炸了英国国会大厦。希特勒希望与英国进行谈判,与此同时却有大批伦敦民众葬身于德国的空袭之下,6月22日德国开始向苏联发起攻击,为保证前线装备需要,德国的军机主力逐渐转向东欧,而英国的这场漫长空战也宣告结束。

为取得伦敦空战的胜利,英国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也为取得二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空战的四个阶段中,德国最开始信心满满,随后不得不严阵以待,遭到报复后恼羞成怒,最终打乱计划希望与英国谈判。德国的一系列变化也表明,德军的信心正在逐渐消退,毫无疑问的是,伦敦空战第一次击碎了德军的信心,为其最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zvmkc.com/ldly/84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