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研究生基础阅读书目

来源:再建巴别塔(ID:zdwufei)

编辑:学妹

如今之中国算得上是一个出版的大国了。年新书上市16.8万种,年为18.9万种,年20.8万,年24.2万,年25.6万。年全国共出版图书种(初版种,重版、重印种)。不过,书虽多,但一则书的质量良莠不齐,二则人的精力也有限,所以选什么样的书来读,也是读书人的烦心事。

苏轼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今天学妹推送一份书单,这是一份社会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书单,不包括哲学和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类的著作(下次找时间再推送这一方面的著作)。

其实,好书很多,在历史上河中的睿智的思想家灿若星河,那些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因此,所谓的推荐书目,多少都包含了个人的选择偏向。

曹雪芹的《红楼梦》

曹雪芹的《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写道:《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书名的。谁是作者和续作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但是,先生自己却否定了以上种种“家”之“眼光”,那么,鲁迅先生“看见”了什么呢?他说:“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换句话说,“许多死亡”是贾宝玉“看见”的;“大苦恼”是鲁迅“看见”的。李希凡说:《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奇书,遗憾的是没有写完,半部“红楼”让后人评说不尽。不过,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的人不一定能看懂《红楼梦》,青年学者要研究《红楼梦》,就要注意自己的文化积累、加强文化修养,这样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圣经》

要了解西方文学首先应该了解《圣经》。《圣经》被认为是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改变世界的16本书之一,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又称《新旧约全书》。基督教在西方成了统治性的宗教之后,《圣经》拥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千千万万的读者,这部书的发行量毫无疑问在古往今来是首屈一指的,这部书对于世界历史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是无与伦比的。

《国富论》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AdamSmith,-)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年到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年,亚当·斯密在克科底去逝。他一生未娶,没有子女。在《国富论》里,斯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观念,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农场主因为想要城里一些小装饰品(baublesandtrinkets),所以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事物,这让城市的繁荣发展成为了可能。农场主绝不是因为对城里人的同情或慈善才送给他们食物的,而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但这样反而让城市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斯密说,顾及自己的利益、想让自己更开心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国家就是应该让人民都更开心。因此他认为国家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当时更主流的一些观点,比如增加国家财富。斯密更进一步指出,我们之所以买卖有两个主要基础,一是分工,二是自由交换。而市场在宏观的层面上让我们每个人的自私自利成为了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这就是市场的伟大之处。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作者为乔治·莱考夫(GeorgeLakoff),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本书作为当代语言学经典著作,是公认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在国外隐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响。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词汇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乃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该书完全颠覆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隐喻的狭隘看法,国内外但凡论及隐喻、认知的论文和专著,无不以此为经典。

《科学革命的结构》

《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算得上是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对于从事科学史研究的人来说,《结构》当然是一本必读之书。

《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一书的横空出世,为民族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这个范式努力避免了“欧洲中心”或“西方中心”的观点,把常被人忽略的美洲,东南亚甚至非洲囊括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但是,出生于中国云南的安德森,对于中国这个无论面积、人口或影响力都难以从地球上抹去的地区,却鲜有提及。这似乎表明,安德森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在解释中国的民族主义时,存在很大的困难。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康乃尔大学国际研究院阿伦?L?宾尼约伯(AaronL.Binenjorb)讲座教授,是全球知名的东南亚研究学者。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全球》、《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暹罗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规训与惩罚》

《规训与惩罚》作者:米歇尔·福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判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逝世。年至年间,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的写作。当时正值法国极左翼运动的衰退阶段,而此前的几年,福柯一直积极地参与到法国毛派运动中,他甚至组织了“监狱信息小组”,尝试推行他的政治理想:摧毁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意义形态,即关于善与恶的意识形态。《规训与惩罚》被称为是关于“现代道德谱系”的论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并发展了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中的观点与论辩方法。伴随着惩罚的人性化,自由反而日益丧失了。近代以前的酷刑是权力对身体无可奈何的标志:它只能人为地使人死,却不能人为地使人生,因为生是自然的过程,不受权力的干涉。于是,权力最多只能在死的过程上做文章。近代以来人们发现:身体,这个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枢纽,可以成为权力的对象。通过对身体进行军营式的规训,预先设计好的生活模式逐渐成为下意识的,于是权力获得了既可以使用(活着),又便于使用(如同无生命的机械一般“自动”)的人。人生活在所谓“全景敞视”之中,规范早已内化,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警察,以至于外在的警察很少需要行动。而这恰恰是奴役的本质:当强力蜕变为权利,当受迫蜕变为义务,无名的权力完成了其运作方式的高效化,现代社会便是仿照这种监狱/军营/医院/学校的模式构建的。

《正义论》

《正义论》一书,洋洋洒洒40余万字,实际上是一本论文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自年问世后(罗尔斯针对该书出版后的批评意见,年重新做了修订),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广泛重视,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将被列为历史经典名著之林。该书出版之后,受到热烈讨论,被列为不少大学课程的必读书籍之一。由它引发的各类争鸣或研讨文章,更是汗牛充栋,目不暇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罗伯特·达尔表示:罗尔斯的著作在英语国家立即被承认是对政治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作者:克利福德·格尔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修辞家、符号人类学和释义人类学倡导者,普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本书是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精选集。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的概念、文化与宗教以及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从一个又一个案例中提出的一个个独特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文化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方法等问题。作为一位雄辩的理论家,格尔茨以其《文化的解释》、《爪哇的宗教》、《地方性知识》等著述影响了人类学界内外的众多学者,被誉为二十世纪一位“具原创力和刺激力的文化人类学家,也是致力于复兴文化象征体系研究的知识运动的前沿人物”。

《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

《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作者艾伯特·班杜拉(AibertBandura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年升任正教授。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堪称是学习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首先,它标志着学习理论的参照点由行为、认知、情感或环境等单一方面向三者综合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强调单向决定作用而忽视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思想倾向。在该书的序言中,班杜拉开宗明义地指出,他的理论“冠以‘社会’一词,意指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的诸多社会根源;冠以‘认知’一词,是认识到思维对人的动机、情感和行为的因果归因影响”。其次,该书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

《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作者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拟剧论的倡导人。生于加拿大曼维尔。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一书系作者根据一项在设得兰群岛一个佃农社区所作的实地研究资料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而其中的许多闪光的观点至今依旧对读者有着毋庸置疑的说服力。在戈氏看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戏院,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这偌大舞台上小小的一个表演者,借助着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剧班的其他成员的合谋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假意的剧目。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剧本,但在互动中已然存在一个达成共识的契约,这个契约是由社会制度、法律条文、组织规定等等诸多外在强制性规定所先验地框定,根据情景定义的不同而随之修改。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区分》。作者皮埃尔·布尔迪厄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任巴黎高等研究学校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年去世。年,布尔迪厄的《区分》在法语世界问世了。这本书的出版并非横空出世:在此之前,布尔迪厄发表了《论摄影:一种中等品味的艺术》()和《爱艺术:欧洲博物馆及其观众》()两篇文章,可以视为《区分》的经验调查基础;在《艺术感知大纲》()一文中布尔迪厄业已讨论了艺术、审美问题,论述了他在接受潘诺夫斯基对哥特建筑和经院哲学的关系启发后,对艺术感知的文化社会学分析。当时他就坚持认为:象征符号领域不能与社会实践相割裂,否则会堕入文化神圣化的孤立主义。《区分》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尽管如此,无论研究对象或研究方法上,《区分》还是被看作实现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此之前,涂尔干为了证明个人受社会支配,曾把最个人化的自杀行为当作研究对象。在《区分》一书中,布尔迪厄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将他的社会学研究建立在对“趣味”也就是审美判断力的经验研究基础上,这种从个人的行为推及社会的研究方法、这种把个人品位当作研究对象的做法在上世纪80年代拥有思辨传统的法国都被视为极其革命性的。

《现实的社会构建》

《现实的社会构建》。作者彼得·伯格(PeterBerger,-),奥裔美国社会学家,现象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之一。与卢克曼同为舒茨的学生,两人私交甚笃并长期合作。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宗教社会学和关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其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现实的社会构建》这本书分两个大部分作为客观现实的社会和作为主管现实的社会,进行分析。前部分分别从制度化和合法性两个角度着力;后部分从现实的内化过程、内化与社会结构、关于认同的理论、有机体与认同四大块进行解释性构建。全书考察了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拥护它的人的维持和修正;现实是怎样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人与其共同体之间的符号、象征关系等。

《创新的扩散》

《创新的扩散》。作者为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罗杰斯(EverettM.Rogers)。在书中,罗杰斯用细腻的文笔阐述创新如何在人群中得以扩散,并梳理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S曲线、临界大多数、扩散曲线,以及商界耳熟能详的“跨越鸿沟”等,不仅改变了许多知名企业的新产品营销策略,而且重新定义了扩散的实务。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创新扩散的过程的描述,认为创新的传播包含五个步骤:即认知(knowledge)、说服(persuasion)、决定(decision)、实施(implementation)以及确认(confirmation)。罗杰斯创新扩散的受众分为五类:创新者(Innovator),早期采用者(EarlyAdopters),早期大众(EarlyMajority),晚期大众(LateMajority),落后者(Laggards)。

《文化的重要地位》

《文化的重要地位》。作者: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霍夫斯坦德教授,是社会人文学博士,曾主管过IBM欧洲分公司的人事调查工作,荷兰马城(Maastricht)大学国际管理系名誉教授,在欧洲多所大学任教,并担任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从事组织机构人类学和国际管理(OrganizationalAnthropologyandInternataionalManagement)。年退休以后,他依然是香港、夏威夷、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学的客座教授。霍夫斯特德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了一次迄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调查研究,调查了66个国家位IBM员工的工作价值,形成了年出版的《文化的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能够对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差异的四个指标,即权力差距可接受程度的高与低、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及男性化与女性化。他认为,这四种文化指标或因素对于管理中的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和激励内容,将产生巨大影响。后来,霍夫斯泰德又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加入了“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这一指标。这本学术专著使他成为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创始人。

《动机与人格》

《动机与人格》。作者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04.01-.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智商高达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这本书是马斯洛的代表作,奠定了马斯洛的学术地位。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其中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高峰体验理论最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本书自年初版后,对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是一部经典的、解读“人性”的著作。

《独自打保龄》

《独自打保龄球》作者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D.Putnam),当代西方著名政治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马尔林讲座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学、国际政治和公共政策,发表的著作包括《手拉手:西方七国峰会》、《独自打保龄:美国社会资本的衰减》、《让民主运转起来》等。作者认为,民主质量的好坏或民主制度的绩效,可以从公民社会的状况得到解释;如果某一个社会的民主运转出了问题,从根本上说,那一定是公民社会(公民意识、公民组织、公民行为等,总之是公民生活)发生了变化--例如,社区生活走向了衰落。帕特南加入到美国公民参与热情度降低、投票率下降的研究当中,他敏锐地感到,当初托克维尔所描述的美国社区生活正在逐渐衰落,那种喜好结社、喜欢过有组织的公民生活、







































白癜风影响力人物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vmkc.com/ldms/23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