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又要去伦敦旅游,我那位全世界飞来飞去的密友说:“怎么又是伦敦,你能换个地方去吗?”
没错,这已经是我第九次去伦敦了。我知道,对没有去过的人或者只去过一两次的人而言,次数够多,对一个跟伦敦扯不上任何关系的游客而言也是不少。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讲,我依旧是个过客而已。而且我敢肯定,就算我再去伦敦十次,这种感觉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强烈。但是第一次从伦敦回来的时候我可不这么想,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到过白金汉宫了,走过威斯敏斯大桥了,听过大本钟的声响了,看过大英博物馆了,上过伦敦眼了,跑过牛津镇了,吃过薯条炸鱼了……总之,我去过伦敦了,我都能回来以后滔滔不绝跟人家的讲伦敦讲很久。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再去,我那轻浮的游客心就安静了许多.因为我发现,伦敦,我只是有一点点熟悉而已,真正的伦敦,是深不可测的,而且是越接近一次就越深一次。如此这般的领悟倒也是经历了十分有趣的过程,一次次的游走中,伦敦从游客攻略中耳熟能详的各种景点的样子,变成了拿着报纸穿着西装的绅士从牵着狗狗的乞讨者身边匆匆走过的样子。或者是,从西伦敦乖巧中带着优越感的金发女孩的样子变成了东伦敦叛逆复古,到处是香烟咖啡不离手的喇叭裤女孩的样子。当定义了优雅又传统的伦敦,自由又慵懒的伦敦,文艺又叛逆的伦敦,充满客套的现实又骨子里傲慢无比的伦敦之后,我住嘴了,因为,伦敦实在是太多元,太复杂,混合着一切可能,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探索,去挖掘,去认识。所以,这一次,我坐着中国人开的美国车子,住进一家很英伦风的酒店,再跑到一家爱尔兰酒吧里喝点日本清酒,坐地铁的时候对着隔壁说意大利语的男人微微一笑,穿着巴黎设计师的服装跑到中国城买了一瓶老干妈,回到酒店就着英国面包美美的吃着……我一点都不着急,不急着纵向横向去透视伦敦这座城市,而选择用不经意的态度纯粹生活的样子,再接触,再认识,再了解。有时走大道,有时走小路;有时吃大餐,有时吃街边小吃;有时在最著名的百货里溜达,有时在刚刚能转开身子的vintage店里翻腾;有时打车,有时步行,有时做地铁……伦敦,你的样子能了解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吧,我称它为慢旅游,也可以是随意游,属于那种非典型性的度假。住在诺丁山了跟所有人一样,最早就知道诺丁山,当然是因为朱莉娅·罗伯茨和休·格兰特演的《诺丁山》,的确没有丝毫的新意。但以前每次从住的地方赶过来诺丁山,都急匆匆的,让每一次的诺丁山转悠都成了走马观花。上一次要离开诺丁山的时候,我望着夕阳下泛着金色光晕的一排彩色房子,突然好想在那里多呆一阵子,直到天黑。就因为这个念想,这一次,我直接将酒店就定在了诺丁山,就在我最爱的那家Vintage店的背后,走过去只需要三分钟。我把地板穿在身上了
这家酒店叫Laslett精品酒店,也叫10彭布里奇花园酒店
如果你想住那种高大威猛型的酒店就不要来,因为Laslett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属于小文艺,但绝不是简单的清新,而是古董感十足。它的内饰很出名,因为出自WaldoWorks、Pinch和RaceFurniture这些一流的英国品牌,住进去,会觉得它跟诺丁山的气质一脉相承的,简单点讲,就是真正的地方感。旅游时住的酒店已经成了旅游重要的一部分走累了就回酒店休息
这是吃早餐的地方
住一家当地风格强烈的酒店,体验当地人的日子终于看到泛着金色光晕的一排彩色房子变成剪影了,这还不算,还遇到了周末市集买了四个很有历史感的小相框,在鱼龙混杂的市集里发现了几件超级酷的酒吧,在oneofkino挑到几件很有品质的古着。这整个的过程里,打交道的英国人基本上都超级nice,但也有的简单粗暴,反正就是生活真实的样子。离酒店不远的一面涂鸦墙成了我的T台了
这回就专注的看建筑伦敦老牌百货Liberty,也是来过好几次,但是,还是再一次跑来。可能是为了看看双面交错的山墙,可能是为了看看窄小长形的窗户,可能是为了看看顶楼的印花布织品,可能是为了看看镶在墙里的木头老电梯,反正,我不是为买东西的,因为在我眼里,这里是,博物馆。踏着的,摸着的,都是很有历史感的能够进到这家百货的品牌,都可以拥有自豪感据说,Liberty的创始人Arthurlasenbyliberty曾说过:“我决定不遵循现有的时尚,而是创造新的时尚。”好吧,年说的话,到现在,依旧成立。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见Liberty,它都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当你踩着吱吱作响的老木头楼梯沿阶而上的时候,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女鞋部古老的电梯在顶楼Liberty最出名的印花布织品区域,那些“LibertyArtFabrics”一下子让我感受到了英式生活品质,随便一匹布,用手触摸了一下下,就有了比来自日本、印度、爪哇的花布材质都要细致舒适的结论。据说,这些花布,承接了英国传统百年工艺,不管在染色还是印花工艺都是世界一流水准。至于价格,当然也是不便宜。这些花布,看似没什么了不起,其实精贵着呢跟这些花布搞跨界的品牌,可是排着队的伦敦地铁里的人情味我一直说,坐地铁绝对是熟悉一个城市的最佳捷径。地图上那些让人头大的各种地名,对于游客而言,是很难一下子搞清楚的,哪怕只是几个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而地铁,会快速的将地图搬进脑子里,让你随时知道,自己在这个城市的哪个位置。但是我喜欢坐伦敦地铁的原因绝不仅仅是这些,还因为一个故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从来不乘车,总是坐在地铁里等着列车进站。每当列车到站,随着打开的车门传出的那一声“MindTheGap”响起,老妇人就会流露满眼的欣喜。原来,这是她已经过世的爱人的声音,很久了,成了她与他仅有的联系。但是后来,这个声音被模拟机器声取代,结局就是,这个老妇人再也听不到了。但是,伦敦地铁到底是充满人情味的,它给了她另一个结局:那就是当他们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就立刻恢复了原有的声音。做红线坐到终点站,车厢里就只剩下我和我家相公了真的,伦敦人地铁里的样子也充满着人情味,顽皮的小孩,优雅的风衣绅士,以及脏脏的乞讨者,地铁里,每个人都有一席之地,等着自己的下一站。上班,下班,匆匆忙忙,全世界都一个样
别忘了看伦敦涂鸦
你可以一到伦敦就去美术馆、画廊,你也可以抽空在陈旧的街巷里感受一下涂鸦这种街头艺术。都说伦敦东区是欣赏英式涂鸦艺术的最佳地点,但我觉得,涂鸦在伦敦随处不在,即使在优雅的西伦敦街区,也能随处见到,哪怕小小的,也都很值得细细打量。是不是艺术,要看你怎么看
好想什么时候也能自哪儿涂鸦一下
其实,街头艺术看似杂乱无章,却有各种伦敦精神在里面,无关乎功利,只关乎自由的表达。所以我喜欢这种毫无做作和矫情的艺术,尽管有时候我是一个有些矫情和做作的人。而我能做的,就是举起相机,把它们拍下来,然后汲取一点关于色彩关于自由的自以为成型的东西,放进心里面去。有没有get到一丢丢摇滚精神平和中也充满着力量
泡在考文特花园
前几次去考文特花园CoventGarden都是工作,被安排的很完美的那种,但不够自在。这一次真的自在,在不远的兰州拉面馆吃了地道的拉面后,就溜达着走到了。说到考文特花园CoventGarden,上次离开后最惦记的是一家在拐角的古董铺子。由于赶时间,只是匆匆一眼。这一次,我就站在铺子里呆了个够,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触摸了一遍,从古老的放大镜,到小小的带着尘垢的小徽章。就算店主送上的是不怎么友好的眼光,我也懒得理。考文特花园CoventGarden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苹果市场”,但是并不卖苹果,主要经营的是古董、艺术品、首饰与配饰的专卖店。第二部分是“东柱廊市场”,这里是摊位市场主要经营各种手工制品,包括手工肥皂、皮带、糖果和家居用品等等。第三部分是“银禧市场”,以销售服装、家庭用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对于游客而言,这里最大的卖点就是,古老的建筑里售卖着各种各种的旅游及生活用品。大多数的东西都流于形式,但是仔细逛,总是会淘到点什么。但不用质疑的是,这里是伦敦年轻人最爱的休闲地点之一。别忘了抬头看看建筑哎呀,遇到MillerHarris
有人说,在伦敦吃吃喝喝有千千万万的地方,但是CoventGarden占了一半。这么说吧,伦敦最小资、最小清新、最时髦的餐厅、酒吧、商店都在此。而我就是读着着这样的介绍的时候,遇到最具伦敦情怀的故事香氛MillerHarris的。在这里,香水不是喷的,是要穿的,至于怎样穿,穿哪一个,那要听听店员讲讲故事先的。在伦敦玩了一周,吃吃逛逛走走,却只能说,了解多了伦敦一点点。没关系,时间大把,下次再来。你看,刚回来,我就又开始念想了了。念想考文特花园不远处的那家冰激淋,那天应该吃的,结果因为懒得排队错过了;念想Laslett酒店门口的那排黑白躺椅,说了要拍照的,给忘记了;念想千禧桥头的那个流浪汉怀里的小狗,冬天了,它会不会很冷;念想连续两次伦敦行都遇到的千禧桥边上那条不知名小街上的那一排蓝色桌椅,下次不要只是拍照,记得坐下来,喝一杯再走。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假如说这是一篇游记,不如说是一篇关于旅行方式的探讨,一种从走马观花到沁入到人家日子里去的探讨。我是
花样生活家伙阿秋秋
喜欢码字,喜欢臭美,喜欢旅游,喜欢看电影,
喜欢碎碎念。
一句话,
就是想把日子过的,
跟花儿一样。